「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却在燈火闌珊處」(宋.辛棄疾)。 |
朋友
(FRIENDS)李 江 河
宇宙中每樣事物都有代表它的頻率,頻率相近者互相吸引,頻率相剋者互相排斥。人也是一樣,遇到頻率相似的人會有熟悉、親切的感覺,「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却在燈火闌珊處」(宋.辛棄疾)。什麼是朋友?就是那些與我們頻率契合的人。不管他們在哪裏,只要想起他們,就自然而然湧現喜悅、平靜、溫暖、幸福的感覺。他們不一定能完全解決你的困境,但你知道他們一定會盡其所能的挺你;他們不只會與你分擔憂愁,他們更願意與你共享樂趣,不論何時何處,他們都會給你祝福。
人生如戲,在這個舞台上,我們時時刻刻在與不同的人交往著。在這中間,絕大部份的人與我們都只是偶然交錯而過,會和我們糾纏一生的的,除了親人,就是同事、朋友了。朋友對我們人生的影響是很巨大的(尤其在人格形成的青少年時期),所以古今中外的哲人都很注重交友的品質,論語說:「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顏氏家訓也說:「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益友提昇我們上天堂,損友誘惑我們下地獄,交友能不慎乎?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從芸芸眾生中,分辨出你的好朋友呢?
好朋友的特徵是:「絕對可信」。我們在小學課程中曾經讀過一個西洋的故事,兩個朋友到國外經商,其中甲犯了死罪,即將被吊死。但是他的母親病危,他想在死前先回去盡盡孝道,於是他的朋友乙就向國王請求由他暫時代替甲服刑,甲也答應一定趕在執刑前趕回,於是國王答應他們的要求。可是甲一直沒有回來,眼到執刑的時間要到了,旁觀的人都笑乙說:「你被騙了,甲好不容易逃脫死劫,怎麼可能回來呢?!」可是乙還是絕對信任甲,相信他是有事耽擱了。終於在行刑的前一刻,甲爬到了現場,原來他在途中遇到強徒了。最後,國王被他們的友情感動,赦了甲的死罪。另外,莊子也說了一個故事:從前有兩位石匠與泥水匠經常在一起工作、一起打屁,成為非常知己的朋友。有一天,兩個人一起到有錢人家去做工,泥水匠在粉刷房屋時,不小心落下一些白石灰,染在鼻頭上,極為細小,像蒼蠅的翅膀。石匠看見了,笑著說:「你的鼻頭上有一個小白點,讓我幫你抺去吧!」泥水匠站著不動,石匠自然的揮起斧頭,斧起灰落,鼻上的石灰已被砍去,毫髮無傷。有錢人看了大為驚豔,便到處宣揚石匠的神技,最後傳到國王的耳裡。國王非常好奇,馬上召見石匠。國王對石匠說:「聽說你能揮動斧頭砍下別人鼻頭上的細石灰,你能為我表演一次嗎?」石匠連忙跪下,說:「大王!我不能為你表演!」國王說:「為什麼呢?難道你們是詐騙集團嗎?」石匠說:「大王!不是的。過去這事對我是輕而易舉的,但現在已經不行了,因為泥水匠已經死了,天下已經找不到那樣信任我的人了!」
人與人之間的交情真假、深淺,在平時是看不出來的,只有在非常的情況下,甚至是生死交關的情況下,才能分辨出忠奸善惡,所以漢朝司馬遷在史記中才說:「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所謂「板蕩識忠臣,患難見真情」,我們當然不希望藉由蒙難來測試朋友的可信度,但,只要你用心觀察,要找到值得信任的友人,並不困難。「愛是宇宙中最強的能量」,一個愛己愛人,慈悲喜捨,懂得感恩的人,絕對會是個值得信任的友人。
在中國歷史上最著名「同生死、共患難」的刎頸之交,應該是三國時代的劉備,關羽與張飛了。他們在桃園義結金蘭時,就誓言「禍福與共,同生共死」,後來張飛與劉備為了替關羽報仇,果然先後喪生,成為「朋友之義」的典範。我們是平凡人,並不需要轟轟烈烈的犧牲,只求朋友間彼此信任,彼此欣賞。「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之所以為朋友,在於真心交往,尊重多,約束少;在於了解包容,欣喜多,壓力少。好朋友相交是輕鬆的,不必嚴肅沈重。「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唐.王勃),好朋友的友誼是不受空間區隔的。真正的朋友,即使離你千里之遙,你還是可以感覺到他那深深的友誼。不管在哪裡,他都不會容忍別人對你的誹謗中傷,一定會起而捍衛你的清譽;他會知道你何時需要幫忙,即時伸出援手,而且事後也不會讓你知道。
知己或稱知音,「知音」源出列子中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當鍾子期彈琴時,伯牙可由音律得知鍾子期的心聲,或在高山,或在流水,故嘆曰:「峨峨乎如泰山高峻,洋洋乎如江河浩瀚」。人生知音難得,所以伯牙昇天後,鍾子期他只好砸琴歸隱矣!誠然知音難覓,每個人一生中也都在找尋自己的知音。但,知音真的難求嗎?一個平凡人需要的知音不就是一樣的平凡人嗎?平凡人到處都是,那麼,不就到處都能找到知音嗎?關鍵就在於你對所謂「好朋友」的定義與心態。你可以有遠大的志向,你也可能已經有了可觀的成就,但相對於整個浩瀚宇宙而言,你根本就微不足道,你還是一個平凡的芸芸眾生。平凡人就找同樣的平凡人當好朋友吧,自認平凡的人才會是我們真正交得起的好朋友。就像陽光、空氣、水一般,平凡到你不會感覺到它們的存在,但沒有它們你絕對不可能活命。平凡但互相欣賞的好朋友,絕對能讓你的生命填加歡樂與正向的能量;仰之彌高,必須卑躬屈膝服侍的朋友,就算了吧!
要交到真心的好朋友其實不難,首先,當然就是「貶低自己」,把自己的姿態降低到與對方同高(注意,不要過度,「過度謙虛就是虛偽」),把自己的強弱優缺點誠實的攤開來,讓對方願意和你親近。瓷器專家鑑定名瓷的秘訣是,拿出另一個名瓷來互相輕敲,從二者發出的聲音即可辨識真假。所以要交到好朋友,首先要讓自己值得成為對方的好朋友,對方愈了解你,就愈能成為你的知音。禪講究「萬物一如,自他同體」,與對方處於平等的地位,建立連結,打破人我內心的藩籬,「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每個人都能成為知音。
其次,就是要分享,分享我們的全部可能。不只有形的財富要與朋友分享(讓朋友分享同等級的富足,等於創造更多的財富),還要分享我們的智慧,知識與技能(讓朋友也獲得相同的智慧,這世界有了更多有智慧的人,將會為宇宙增添無數的正向能量);不只要分享現在,還要分享未來(要互相打氣,共創美好的未來);不只要分享光榮、歡樂,還要為友解憂止謗……。「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你想交到喜歡的女朋友,首先要讓她喜歡跟你在一起;你想要他人成為你的知己,先把自己成為他的知己。春秋時代齊國名相管仲成名前,曾與好友共同做生意,但他總是拿走大部份的收入,別人常以此事批評他,他的好友總是為他開脫說:「管仲家有老母需要奉養,此時他需要較多的銀錢,他並不是貪財的人。」後來管仲成功後,果然大大報答了這位好友。西諺云:「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人們並不在乎你是誰,他們只在乎他們需要時你會跟他們站在一起。宋江之所以能成為梁山泊108條好漢的首領,只因為他是「及時雨」。利人就是利己,朋友相交重要的是意義,而不是利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之所欲則施於人」,別人做不到的你替他做到了,別人想不到的你替他想到了,先做一個「被需要」的人,你是永遠不會寂寞的。你會樂於被朋友所倚賴,甚至是期待,你會永遠是他們的第一選項。
話說回來,台灣俗語說:「一樣米養百樣人」,芸芸眾生中還是會存在許多負向能量,高興的交朋友不希望帶來不愉快的結果,所以謹慎擇友還是絕對必要的。孔子說:「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沒錯,細心觀察人們的言行正是擇友的不二法則。凡是說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阿諛奉承,陽奉陰違,甚至口蜜腹劍者,都應排除在朋友名單之外。我們不唱高調,不分貧富貴賤、三教九流,我們可以和任何同調性的人成為朋友,但我們拒絕助紂為虐,甚至成為受害人。只要是會對宇宙眾生產生負面影響的人,我們應該不用客氣,把這些害群之馬趕出我們的視線之外。但,若只是想佔佔你的小便宜,千萬別把他們視為壞人,這只是人性,你還應該感謝他們有機會讓你行佈施。記住,世間沒有完美的人,每個人都會有缺陷弱點(當然也包括你自己)。只是交交朋友而已,你一定要只看對方的優點,忽略對方的缺點,尤其不可看不起任何人。但是,想成為你的朋友,他一定要是你喜歡的人。前面說過,朋友就是那些頻率與我們契合的人,你對你的朋友有好的感覺,那是因為你們一起在愛的正面頻率上;如果頻率不合,你們不會走在一起;甚至如果頻率相剋,你會對他生起厭惡感,你是不可能與討厭的人做朋友的。你不可能無緣無故的討厭一個人,相信你的感覺吧,不管他是誰,或是他可能帶給你多大的利益,遠離他絕對是正確的選擇。在人際關係上知交滿天下,眾多的朋友或許會讓你驕傲,但也會讓你疲於應對。所以,行使減法原則,維持適當數量的密友,才能讓你們的友情跳脫俗套、歷久彌堅。
人們常說:「相愛容易相處難」,尤其最親密的人,例如夫妻、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天天生活在一起,摩擦的機率當然大大增加。其實,夫妻、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也是廣義的朋友,而且是互相影響最深的朋友,把對方視為知己是絕對自然正確且有益的。用對待知己的方式去對待他們,用輕鬆的態度去給他們沒有負擔的愛,與對方分享喜怒哀樂。依據「吸引力法則」,只要你給出好的,你也會吸引好的,你們的關係也必然會是好的。
人類是絕對需要朋友的,這朋友不一定是人類,沒有心機的寵物有時比人類更能安慰你的寂寞,以天地為友、縱情於大自中然更能提昇你的靈性。朋友的意義,就是讓我們能夠去愛也同時被愛,有他(它)們在身邊,我們就會感受到平靜、幸福、感受到生命的雀躍與律動。與朋友在一起是要輕鬆的,是要創造溫暖感覺的,吃吃美食,喝喝美酒,談天說地,互相打趣,「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唐、李白)。噫,這是酒肉朋友吧?!哈哈!別那麼認真,酒肉中自有醇厚的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