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7日 星期三

情緒 EMOTION作者: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若無恨月常圓」(宋.石延年贈友聯),情緒豈只牽動個人,甚至可以影響天地能量的波動。當大多數人們處於悲憤不平的狀態中時,當地散發的必定是負向黑暗的能量;反之,若是大多數人們沈浸於喜樂欣喜之中,則當地也必散發出正向光明的能量。平衡的情緒有助身心的健康,相對的,不平衡的情緒通常導致身體上的病痛。「積鬱成疾」,長時間的煩惱令你頭痛,長時間的憤怒讓你心臟病發作,長時間的抑鬱導致你精神失序,長時間的哀傷使你快速衰老……,不好的情緒不只會讓你不舒服,不好的情緒還真的會要你的命。所以,要如何保持平衡良好的情緒,避免或跳脫失衡低劣的情緒,是每個人都需要注重的。
人是血肉之軀,情緒在所難免。情緒是人們對週遭事件的反饋,情緒的根源即在於對「世間相」的執著。相雖然都是虛幻的,但給人們的感覺却又是如此的真實,芸芸眾生要破除「著相」的迷障真的很難。:「痛苦與不幸均係自造,受苦的目的乃在讓吾等了解癥結即在自身We create our own misery and unhappiness. The purpose is to make us understand we are the ones who cause it.) 」,每一個不良情緒的產生其實都是你對某些事件(相)的反應,即時了悟相的虛幻,莫去粘著,即可擺脫不良情緒的糾纒。「雲心自在山山去,何處靈山不是歸?」(唐.熊孺登.送僧),將自己的心化為自由自在、隨性隨緣的白雲,所到之處即是靈山。
最令人難以忍受的情緒是「痛苦」,尤其是那種見不到任何希望(例如「人必定要死」,又如阿扁不知要被關到何時)的痛苦。佛家主張人生即是苦,所有生命皆是帶業而生,皆必須經歷生、老、病、死的痛苦。人的一生從出生時的嚎啕大哭開始,而終於不願離世的垂死掙扎,中間夾雜的是各種委曲挫折、生離死別、悲傷煩憂……等等世俗的磨難,紛紛擾擾,起起落落,情緒始終汹湧澎湃,毫無寧日。在痛苦的情緒下,人們遲早會處於身心崩壞的狀態,而做出傷害自己或他人的事。其實,苦樂只在你一念之間,美國鄉村歌手KATHY  MATTEA曾說:「世間最大的弔詭之事乃是:即便身處極大苦痛之中,你也能感受極大喜樂That’s  the great paradox of  living on this earth, that in the midst of great pain, you can have great joy as well. )」,因為,只有面臨苦痛煩惱之時,我們才會去思考痛苦的源頭,才會去思考離苦得樂的方法。前面說過,情緒的根源在於對「世間相」的執著,痛苦的根源亦然。早在古羅馬時期,哲學家愛比克泰德就說:「真正困住我們的,並不是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而是我們對這件事的看法。」一念視為苦即是苦,一念轉為樂即是樂。佛陀闡述解脫生死苦難的基本概念四聖諦──苦、集、滅、道,即說人生的本質是痛苦的,痛苦的根源即是人的「渴愛」,從而對事物產生了「三毒」──貪(對欲望的妄執)、嗔(對他方的排斥)、癡(對真相的無知),然而世事多變,欲求不滿,以致煩惱滋生。但這些痛苦都是可以跳脫的,只要你能了悟「有相皆幻,於一切相莫執著」,藉由正道的修行擺脫虛相的糾纒,就能達到湼槃(不生不滅)的最高境界,解脫人生的痛苦。西諺云:「 No Pain, No Gain ,這裏再引用一篇短文與諸君共享「離苦得樂」之方:
每次去看日出前,我盼望能見到第一線曙光。
每次去看日落時,我盼望能見到最到一道霞光。
我每次都歎息失望,因為我找不到第一道光和最後一道光。
為什麼?
不為什麼,因為肉眼看不見光速的剎那快速變化。
這是求不得苦……因為要得到的得不到也是一種苦。
世間人想要買房子,錢不夠。
想要吃甜食,醫師說不行。
想要睡覺,睡不著……
人生太多太多的想要,但不一定能實現。
所以,我的老師說:「一切皆苦,了解苦的當下就不苦了。」
苦才是人生,中觀四百論說:「勝者為意苦,劣者從身生」。生活無虞的人生勝組們往往為了保護撂取財富地位惶惶不可終日,而一般升斗小民則每月為生活奔忙愁苦。於是大乘經論開示:「一切痛苦之源,乃在為自己;一切快樂之源,則在為眾生。」只要有強烈的利他心,即可利人利己,消弭業障。這裏又有一個基督教的故事,或許能供大家參考:
據說從前有一個人去上帝那裏,想要了解天堂和地獄的差別。
上帝帶那個人走進一個標示為「地獄」的房間,那裏有一大群人,圍著一大鍋肉湯,但每個人都飢餓而絕望,原來他們都拿著一個比手臂還長的湯勺,但都沒辦法把湯送到自己嘴裏。
上帝又帶那個人走進標示為「天堂」的另一個房間。還是一群人、一鍋湯、一樣的長柄湯勺,但唯一不同的是:大家都在高興地唱歌跳舞,互相餵食。
為什麼同樣的環境,有些人很快樂,而有些人却痛苦?因為在天堂裏,大家都在餵別人,而在地獄,他們只餵自己。

第二種常見的不良情緒是「憤怒」。當人們的利益或尊嚴被侵犯時,最普遍的反應就是憤怒與怨恨,而被憤怒之火燒到的人,其普遍反應也是憤怒的反擊。你來一言,我頂兩句;你來一拳,我加倍奉還。這種「怨怨相報」,永無了時的負面循環,乃是許多人生悲劇的根源。想想,生氣有什麼用呢?怨氣不能解決紛爭,只會招來更多的怨氣,把好好的人生搞成一團烏煙瘴氣,腦溢血、心肌梗塞隨時會讓你斷氣。俄羅斯著名文學家托爾斯泰曾說:「憤怒對別人有害,但憤怒時受害最深的,反而是自己。」誠然!自發的生氣當然不好,被別人惹火了,那就更不值了。英國思想家蒲柏說:「憤怒是用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今日這個世界上,身上載滿委曲不平、失意怨尤、憤世疾俗等等負面情緒垃圾的人實在太多了,他們隨時在尋找傾倒這些垃圾的對象,你當然是他們的對象之一。但是,你需要接收他們傾倒給你的那些臭不可聞的垃圾嗎?你願意被他們那些負面能量破壞你能量的平衡嗎?當然不!當有人對你怒目相向、大聲斥責或者只是在背後閒言閒語、消極抵制時,他們都是在發洩怨氣,在把自己的垃圾倒給你,如果你也因此跟著氣憤填膺,那就代表著你收下了他們丟給你的垃圾,並在垃圾堆中製造了更多的垃圾,互丟垃圾的結果是你的情緒(能量)低盪,你週遭最親密的親友也必將被你的負能量掃到,這將讓你的生活秩序變樣。所以,當有人對你憤怒時,你根本不用隨著他們起舞,就像臺灣著名布袋戲史艷文的台詞:「忍他、讓他、不管他」,你只需笑笑地給予他們祝福,祝福他們早日平復,然後回頭走向自己快樂的正路。其實,一個正在生氣的人,雖然或者有他生氣的對象,但歸根究底,他是在對自己生氣,他是在怨恨這個世界沒有給他公平的對待。因為他心理不平衡,自然會對其他快樂的人、事、物生出怨懟之心,所以我們不該對他生氣,反而要以寬恕之心去善待他。惟有善待所有的人,才能消彌暴戾之氣;惟有用欣喜之心去包容他人的冒犯,才能消除世界上的負向情緒能量,讓更多的正向能量引領這個世界步向平安喜樂。況且,寬恕不只是善待他人,更重要的是善待自己。醫生常說,憤怒會產生壓力,會讓你的免疫力降低,會破壞你的臟器,甚至會讓你「葛屁」,所以寬恕是救了你自己。在心靈方面,惟有寬恕才能讓你跳脫被侵犯的框架,讓靈魂重獲自由。當你憤憤不平時,那些傷害你的人才能從你那裏獲得繼續控制你的力量,讓你持續生活在負面情緒中。但,只要你釋懷了,你寬恕了,你馬上就能切斷跟那些人的連結,不再繼續受他們的傷害。你寬恕傷害你的人,是為了赦免你自己;因為你愛自己,所以必須讓你的靈魂自由自在、快樂欣喜。話說回來,憤怒怨氣無所不在,不只別人會對你生氣,你也會給人家臉色。別人對你生氣你會受傷,同樣的,你對別人生氣他們也會受傷。不管是有意或無意的對別人造成傷害,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道歉──迅速及時、誠心誠意的謝罪,而且必須衷心感謝被傷害一方的諒解。錯了就是錯了,千萬別為了虛幻的面子而死不認錯,而且不要像以往的我一樣,「勇於認錯,死不改過」。晚近一些社會事件,例如洪仲丘案,胖達人食品安全事件,主事者若能及早道歉並迅速改正錯誤,也不致於演變到無法收拾的後果。個人或企業、國家的面子都只是虛相,沒什麼好爭的,元朝關漢卿不是說了嗎:「閒將往事思量過,賢的是他,愚的是我,爭什麼?」(四塊玉)
另一種常見的負面情緒是「恐懼」,對死亡、對失敗、對敵人、對權勢、對各種災害……以及對一切未知的恐懼。恐懼害怕是無所不在的,每個人都難免有所畏懼。西方最出名的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最怕的居然是他的「河東獅」,上班族最怕的當然是嚴苛的上司;另外,有人怕狗、有人怕猫、還有人怕猴,壞人怕警察、警察怕民代、民代却又怕壞人……怕來怕去,人人都與恐懼常相左右。但恐懼是可以克服的,台灣超級馬拉松好手陳彥博在克服沙漠、極地等等殘酷環境後,他的感觸是:「人為的因素無法掌握,但內心的恐懼是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去克服的。」靠著堅強的意志力以及埋首向前的勇氣,他才能征服所有險阻成功到達目的地。再強大的敵人都有弱點,愈強大的敵人包袱就愈重,有權勢的人沒什麼好怕的,孟子說:「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要讓別人怕你,必需先戰勝自己的內心恐懼」(蝙蝠俠5之台詞),所以不可恐懼,只要發揮你的優勢攻撃對方的弱點,小蝦米也可扳倒大鯨魚。美國前總統羅斯福說:「我們惟一該恐懼的,正是恐懼本身。」還沒出手就怕東怕西、猶豫再三,只因為你怕承擔不起失敗的苦果。正因為充滿了你內心的就只有恐懼,恐懼完全控制了你,恐懼綁住了你的手腳,恐懼只會讓你驚慌、讓你妥協、甚至讓你放棄,你又怎能揮灑自如,使盡全力?所羅門王曾說:「在患難之日,你若膽怯,你的力量就微小」,前紐約市長朱利安尼的父親臨終時也告訴他:「人如果不是經常有所畏懼,就不正常。……我經常畏懼,恐懼時還能昂首前進,這就是勇氣」。面對讓你恐懼的東西,惟一的方法就是挻起胸膛迎向前去。就像在大風大浪之中,你的船頭必須對準浪頭,才能衝破一波又一波的浪濤,平安抵達彼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云:「心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湼槃。」只要你能克服恐懼、忘却恐懼,你就能一無所懼,你就是世界上最有Guts、最有力量的人
恐懼是生活中的必然,每個人都必須學習與恐懼相處之道,面對它、承認它、接受它,才能化解恐懼的負面能量轉換為精進的動力。名導演李安在他的「十年一覺電影夢」一書中寫道:「『恐懼』鞭策我不斷求改進,因為沒有比『恐懼』更強烈的感受了。能夠持續不斷嘗試,動力就在於『不安全感』;一旦有安全感,做成了慣性,我就會心生恐懼,怕被定型,怕江郎才盡,怕東西陳腐,怕被人摸透而遭淘汰。」在他所拍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電影中,少年Pi陰錯陽差的與猛虎「理查.帕克」共處於小小的救生艇中,面對猛虎隨時撲上來的死亡恐懼中,他並沒有被擊倒,反而想盡辦法與老虎共存。他說:「沒有理查.帕克我早就死了,對牠的恐懼讓我保持清醒,照顧牠的需求讓我得到意義。……我因為理查.帕克的存在而高興,因為如果牠死了,那麼我就會獨自生存在絕望中,而絕望是比老虎更可怕的敵人。」是的,人是生活在希望中的,只要還有希望,我們就會有勇氣去承担,進而從恐懼中綻放出美麗的生命花朵

人是有情眾生之一,情緒高高低低在所難免。就像一條大河會流經花香遍地的平野,也會流經瀑布急湍的峻嶺一般,你也會時而得意洋洋,時而能量低盪。當不好的情緒來臨時,你要把它視為「理所當然!」。遭遇磨難時會痛苦就像跑完馬拉松後會筋骨酸痛一樣,碰上挑釁會憤怒就像走路踢到石頭時會飇國駡一樣,對會傷害我們的事物感到恐懼就像女生們會怕蠕動的蚯蚓一樣,都是很自然的。既是自然的到來,就讓它自然的過去吧。我說:「情緒是一時的,心境是一生的;佛在心頭坐,情緒隨風過。這顆心就要像沙子一般,神佛菩薩、達官貴人走過並不感到驕傲榮幸,販夫走卒、畜牲蟲蟻踏過也不生氣嫌惡;金銀鑽石、屎尿垃圾一視同仁、一體包容。我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如不動却又自在靈動,不役於物而能役使萬物。」我們要知道人人都有與生俱來的佛性,一時陷入情緒的迷障中,只要即時醒悟迅速抽離,如此則「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朗朗乾坤任君徜徉,海濶天空任君翱翔。王維詩云:「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情緒起時眼前是一片窮山惡水,靜下心來思緒轉折,眼前看到的即是雲淡風輕、山明水秀的絕世美景。是的,定靜是轉化情緒的唯一良方,「心靜則明,水止乃能照物」,當你情緒不好時,何妨「綠螘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白居易.問劉十九)

心書

山西.五台山 快樂.幸福 ( HAPPINESS ) 李   江   河 快樂是一種情緒,幸福則是一種心境;快樂是外顯的,幸福則是內歛的。 凡是情緒就難免有害,經由眼、耳、鼻、舌、身、意所取得的快樂都是虛幻的、一時的。貪戀美食不只偒身亦有違上天好生之德,貪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