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5日 星期一


留一盞燈



布施 (GIVING)

   

稍微涉獵過佛學的人都知道,佛家有所謂「六波羅蜜」,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智慧)」,其中布施即是最基本的修行。布施和以前講過的「捨」並不盡然相同。當然,有「捨」才有布施,但「捨」只是單純的抛棄物慾以及陳腐、不好的觀念,以求取自己身、心、靈的輕盈;布施則更進一步將自己好的東西無償贈予他人,或者藉自己好的行為對他人造成好的影響,二者有顯然的差別。布施並不是人類的專利,反之,布施是一種天地宇宙中最自然的現象。我們看,太陽無私的照耀帶給太陽系眾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量;各種植物很自然的提供所有生物維生的糧食及用品,花朶帶來繽紛色彩及香氣,山川星辰引進人人歡喜的勝境……。它們可曾有過「布施」的念頭?它們只是盡它們的本份而已。所以,布施本是無心自然的,人類行布施只不過是「師法自然」而已。道家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正是此意。佛家將布施分為「財施、法施及無畏施」。其中無畏施屬佛菩薩的範疇,妙法蓮法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云:「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於怖急危難之中,能施無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為施無畏者。」凡能救人於驚恐危難之中,使其無所畏懼者,即是佛菩薩。財施是以各種有形、無形的財富施予他人,例如以錢財、物質救助他人,或者以各種智慧財產無償提供他人,或者以自己的寶貴時間支援他人等。法施則是以自己修行心得提供他人,例如以語言、文字為他人解惑,給人歡喜、給人信心、給人希望、給人方便(釋聖嚴),以佛法智慧或儒道哲理、基督博愛世人的光輝去接引芸芸眾生等等皆是。什麼樣的人是成功的人?什麼樣的人是富裕的人呢?「有能力幫助他人,能行布施的人,就是成功的人,就是富裕的人。」就算你擁有全世界的財富,你仍覺得不夠而不願施予他人,你就是貧乏的。以「提高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為宗旨的法鼓山師父也曾說:「腰纒萬貫不見得是貴人,懂得布施的人才是貴人」。相反的,只要你覺得擁有太多了,願意把你所有的與他人分享,不管那是多麼的微不足道,你就是富有的。因為能布施物質,表示你的物質是富裕的;能布施心靈,表示你的心靈是富裕的。佛陀在印度宏法時,常有王室貴族、富室巨賈布施金銀財寶,但世尊最感動的一次却是一位貧窮的老婦人拿出僅有的一文錢供養佛祖,因為她布施的是她的全部。所以,無論貧富,只要他能行布施,能幫助他人,他就會是一個成功的人。陳樹菊以一個普通的菜販却能成為舉世著名的人,其原因無他,「布施」而已。布施是不分大小,是要隨時隨地,是要即時的。小量但即時的救援所產生的效果,往往大於巨額但遲緩的援助。我們常常說:「等我有錢了,我要怎麼樣怎麼樣」,姑不論你是否能成為有錢人,等待救援的人是等不到那個時候的。莊子曾說過一個故事,他在一條乾枯的小溪旁看到奄奄一息的魚兒向他求救,他說等我到大河時我會將那邊的水引到這邊來。你想那條魚能活那時嗎?還不知馬上給它一桶水就可讓它活命。劉備留給兒子劉禪(阿斗)的訓示有提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善事就是善事,並沒有大善小善之分,去做就是。所有的善事都會帶給你正向能量,讓你的心靈富足,讓你的身體發光。所以,要隨時注意行善的機會,布施的時機是隨手可得的。這裏引用「講義」雜誌裏面的一篇短文:

一天黃昏,在澳洲的海灘,有位老先生拄著拐杖散步,遇到一位小女孩。他看到這位小女孩不斷撿起沙灘上的東西往海裡扔,不禁好奇地問道:「小妹妹,你在打水漂嗎?」小女孩說:「不是,我看到沙灘上有好多海星,明天一早太陽出來,牠們都會被曬死,我覺得那樣太可憐,所以把牠們送回海裡去。」這位老人已經看盡人生百態,不禁莞爾。他說:「小妹妹你別傻了,這條海岸有多長、海星有多少,憑妳一個人,怎麼可能救活所有的海星呢?」小女孩又默默撿起一隻海星,丟向海中,然後說:「老公公,我知道我不可能救活所有的海星,但是我知道當我撿起這一隻海星、丟進海裡的時候,我已經改變了『牠』的命運。」()放生可能造成當地生態的改變,尤其大量購買放生物種,反會造成該物種刧難,不可不慎。
你看,布施的機會是不是隨時隨地都會出現的呢!再舉一些我們日常生活常常會碰上的例子:搭捷運電扶梯站右側,讓趕時間的人順利前進;開車禮讓行人通過,不按喇叭,讓社會更和諧;「大孝顯親」,做好自己讓父母為你高興;在十字路口向賣花阿婆買花,讓她早點下班;或者是接下發傳單者的傳單,讓他完成工作;甚至簡簡單單好好的傾聽別人講話,也是一種布施,因為說話的人會有被尊重的感覺,會很愉快。只要能讓人解除身心痛苦(消減負向能量),讓人感到愉快幸福(增進正向能量)的,都是布施。布施是一種很有趣的行為,在行布施的過程中,施與受的雙方正向能量都增加了,沒有一方的能量受到減損。更進一步說,行布施者固然有了功德,被布施者也是有著功德,因為他給了對方行善的機會。所以佛祖說「乞丐是我們的菩薩」,因為有了可憐的乞丐,才能激發我們的慈悲心。再以平常的請客吃飯說,主人的慷慨讓客人高興固然種有福田,客人為該主人增添福氣也是一種功德。
聖經說:「施比受更有福」,布施最大的受益者其實是行布施的人,布施者其實是在布施給自己。我們知道累世累劫的業力是無法消滅的,但靠著布施却可以轉化業力,只要你持續累積功德,當業力成熟時其影響或可轉化於無形。所以,任何宗教都鼓勵信徒行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的觀念更深植於國人的腦海中。「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想怎麼收成,就要怎麼播種」,一個想得善報的人,首先就要努力行善。了凡四訓說:「世間享千金之產者,定是千金人物。」幸運的人之所以能夠獲得財富,只因為他們在前世今生曾種下了致富的銘印(善業),這種銘印或功德的力量是無邊無際的,而這種銘印唯有透過布施才能種下。我們常常提到吸引法力法則:「好的吸引好的,壞的吸引壞的。你想得到什麼,就得先付出什麼。」尼爾.唐納.沃許的書《比神更快樂》提到:「你對這世界所投射出去的能量、思想和感覺(不論好與壞),總會正確無誤地回到你身上……因此,你所擁有的生命都是你自己創造的。」「然而『吸引力』的目的不是在提升自己、而是在提升他人..不是在擴大自己,而是在擴大他人;不是在豐富自己,而是在豐富他人。因為如此做,自己才能提升、擴大、豐富,並且獲得最圓滿的體驗。」所以慷慨的布施好東西吧!有更多好的東西會被你吸引來。那麼,我們要怎麼行布施呢?以下有幾個原則:()要無心布施:「有心為善,雖善不賞」,古有明訓。我們要把布施當做日常生活食衣住行一般,自然的去做。布施固然是種福田,是作功德,但我們不可為了功德而行布施,更不可為了沽名釣譽、浮誇炫耀而去行布施。「捨得,捨得,捨是否有得是老天的事,不是人間事。」緣起必然緣滅,布施者要放空自己,沒有施與受的人,也沒有施與受的事,更沒有所謂的福報。太陽不斷地供給眾生能量,動植礦物無盡地供應生存所需,它們有要求過任何回報嗎?()要同體布施:施與受的人是平等的,布施的人並沒有高人一等。布施者必須沒有分別心(與受施者是一體的),才能成為真正的布施者。因為抱持眾生平等的心態,他不會把受施者當成「弱勢者」,他不會讓受施者感到受人同情,不會讓受施者自覺低人一等。布施的人是在布施給自己,他和受施者是同樣的受惠者,是平等的。所以我們在布施給乞丐等活菩薩時,不妨蹲下來與他們同一高度,謙卑的將錢財交給他們,順便給他們一個燦爛的微笑、一聲誠摯的祝福,這種平等的關愛,才是他們真正需要的。
()要大數布施:要布施給更多的人,要集合更多的人行布施。我們常看到一有需要幫助者的報導出來時,大量的善心會湧向他們,這對他們是否就是好事,實在值得深思。反而,我們要做的却是去發掘更多隱藏在各個角落需要愛護的人,將社會資源分配給他們,讓同樣有限的資源做出更多的善事。而且,同樣的一件善事不要自己一個人去做,要讓更多人來參與,讓更多的人來種福田。就像古時候的手動抽水機一般,你要先灌注一杯水,才能汲取更多的井水,你一個人少少的布施,帶動眾人的布施,才是無盡的布施活水。
()要淨財布施:林則徐十條有云:「強取錢財,布施無效」,你用以布施的財物來源必須乾淨的。用血腥、訛詐、強盜等不正當手段取得的錢財或智慧財產,因為它們上面附著了強大的負向能量,就算布施出去也不會消除的,所以布施無效。

佛祖常言要我們「破除我執」,布施正是破除我執的重要方法。當你布施時,你是抱著「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觀念,將他人的苦難視為自己的苦難。當下,你已經泯滅了人我界限,而也惟有將我的範圍擴大到包容所有的他,「無我無他」,布施才有意義,才能展現其強大的渲染力(正向能量)。洛克斐勒在他的墓銘上寫著:「我在地上投資的都會過去,但在天上投資的,將在人世存到永遠。」布施就是你在天上的投資,就是你的善業,你的無私給予,宇宙終將以祂的豐盈回報你。「助人為快樂之本」,其實布施本身就會帶給你幸福的感覺,這就是最好的回報。和陽光無私的普照大地一般,人類存在的初衷就是要像呼吸一樣自然的布施予週遭的眾生,就是要好好的保護地球母親。布施是新人類的良知良能,所以,就去做吧!國片「逆光飛翔」有句對白:「如果不試著去做,又怎麼知道自己能做到多少?」,「佛菩薩何人也?予何人也?有慈悲心者亦若是。」透過布施,你就是未來的佛菩薩!




心書

山西.五台山 快樂.幸福 ( HAPPINESS ) 李   江   河 快樂是一種情緒,幸福則是一種心境;快樂是外顯的,幸福則是內歛的。 凡是情緒就難免有害,經由眼、耳、鼻、舌、身、意所取得的快樂都是虛幻的、一時的。貪戀美食不只偒身亦有違上天好生之德,貪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