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6日 星期五

勇敢地走出去,到處都是天堂
(YOU & ME)
   

這個題目其實下得不好,因為有明顯的「差別心」。人與人相處最理想的境界當然是「我即是你,你即是我」,待人待己一以貫之,並無等差評比。但理想畢竟是理想,這種「世界大同」的社會在人類歷史中從未出現過,將來會出現的可能性也極低,所以如何處理人際關係,讓自己、讓別人都活得自在歡喜,仍是個重要的課題。聖嚴法師說:「學佛的人,有兩大任務:莊嚴國土(自身),成熟眾生」,就是要我們去自渡渡人。上帝造了一大堆人類以及無數的有情無情眾生,就是要大家和諧共存,不然就只要製造你一個人就好了,世界自然「一」同。法蘭西斯.培根說:「唯有神及野獸,才能在孤獨中自得其樂。」只要不是孤單一個人,就沒有絕對的自由,總要互相忍讓、妥協。即使是最親密的伴侶,也不能太過隨興,想幹啥就幹啥。自從上帝怕亞當寂寞,取其肋骨創造了夏娃之後,人類即成了群居性動物,兩人以上就有兩種以上的看法,人世間的紛爭自然產生,人類離伊甸園也就越來越遠。不過,與其離群索居,有人陪伴其實還是比較棒的。尼采有一首詩(人性的.太人性的)說:
再沒有比有人陪在身旁,更美妙的事
有人陪你一起沈默是件美好的事。
比這更美妙的是,有人與你一起微笑。
有人和你一起生活,經歷同樣的事與感動,一起哭,一起笑,度過同一段時光。
世上還有比這更美妙的事嗎?
是的,寂寞並非你不能承擔自己的負荷,而是不能分擔他人的負荷,只有友誼能使世界緊密的聯結。人是需要他人的相伴相知的,他跟其他人的關係好壞其實就反應著他自己的生命狀態。與人相處和諧,生命狀態是正向的;跟周遭的人搞不定,他的生命能量是負向的你總希望帶給他人愉快,至少希望這世上沒有任何不愉快是因你而起。所以,
你陽光,他就不會陰暗;
你快樂,他就不會憂傷;
你進取,他就不會懶散;
你大方,他就不會小貪;
你睿智,他就不會迷茫;
你聰明,他就不會笨蛋;
別自我封閉,勇敢地走出去,到處都是天堂;別自以為了不起,謙卑才能贏得友誼;別自命清高,清高的人拒他人於千里之外,百年孤寂如何能發揮影響力?我們要借人之智,完善自己;提昇自身,互相學習。讓人間每個人都正向積極,這個世界自然更加美麗。
紅塵滾滾,世事紛擾,有人的地方就有紛爭,這紛爭歸根究底就是由"競爭"、由"比較"而來。每個人都想在人群中取得優勢的地位,所以必須把別人打壓下去,為了凸顯自己,否定他人,他必須用心計較,廢寢忘食,把自己搞得不快樂,也把他人弄得惶惶然。佛家說:人生有「生、老、病、死」四大痛苦,其實「比較」才是最大的痛苦。台灣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一山還有一山高,只要你心存比較,你就永遠無法安寧。所以有人說:「想害一個人的話,只要挑起他的比較之心就可以了。」三國時代周瑜多麼優秀,只因克服不了自己的「嗔」念,一心想和諸葛孔明較勁,結果却是大喊「既生瑜,何生亮!」英年早逝。其實,人我之間有什麼好計較的呢?另一句台灣俗話說:「一枝草,一點露」,各人身上有各人的造化,只要各自努力即可。每個生命都是上帝獨一無二的傑作,每個生命都值得尊重,人生輸贏只是業力的展現,不會改變個人的本質。更何況任何人都是有長有短、有輸有贏,比較、競爭根本毫無意義,毫無價值,不需要用你的一生幸福甚至性命去交換。「人之不同,各如其面」,人與人之間,絕對存在著或大或小的差異,這些差異只是人生的表象,並無絶對的高下好壞,如何看待,只在你的一念之間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吧,你才能學會謙卑;接受不完美的別人吧,你才能學會包容。所以:
不要比姿容的美醜,要比人性的光輝;
不要比身材的高低,要比格局的大小;
不要比財富的多寡,要比福報的厚薄;
不要比地位的貴賤,要比學養的深淺;
不要比壽命的長短,要比貢献的有無;
不要比人脈的有無,要比人品的高下。
當你不再在意「外在」的風光,而只在意「內在」的氣質時,你會知道人的重要性在於你對其他人的價值,在於你是否能滿足於自我的評價,此時,你對與他人比拼根本不會有任何興趣。更何況,在競爭中並無贏家,爭贏還是輸,贏了面子,輸了裏子。如果你實在吞不下這口氣,據理力爭的結果,往往是增加一個永遠的敵人,因為人們或許會忘記你說過的名言,或許會忘記你做過的豐功偉業,但他們永遠不會忘記你給他們的感受。要知道人與人間的差異正是構成這個多元化社會的主要因素,正因為社會的紛歧與不完美,才能造就這完美的社會交響樂章。處在這樣的交響樂章中。我們要做的只是盡責的做自己那個音符,根本無須跟別的音符比拼較量。各司其職,各盡其能,大家和諧共同譜出悅耳的樂章。或許,你是那所謂的「比較強者」,那你就更有責任去讓別人來愛你、敬你,而不是恨你、怕你。讓自己快樂,也讓別人快樂;要自己成功,也要別人成功。自他一體,同心同樂,你的人生才有真正的喜樂。佛家所謂的「自他交換」,就是要把我們抽離「對自我的專注」,隨時處於對方的立場,交換自他的身體心靈,看看成為我的他最想從我身上獲得什麼。敏銳地觀知他的需求與喜好,並同時滿足他的需求與喜好。他的需求與喜好即是我的需求與喜好,進而達成「自他同體」的境界。
生而為人,每個人都自然而然地去追求各自的幸福,但除了比較、競逐會破壞你幸福的基調外,太在意他人對你的看法其實也是一種傷害,因為絶大部份的人不會給你真誠的掌聲,他們只會給你尖酸的批評或是虛偽的阿諛,如果你在意,你就會被那些負向能量所困住。「智者不憂,仁者不懼」,讓我們自由自在,做個「自我評價」的自由人,人生苦短,連一秒鐘都不要留給那些會讓你不愉快的人們。其實,「不招人忌是庸才」,有人會去批評你,表示你還有給人批評的價值。所以聽到別人對你的批評時,除了「有則改之,無則勉之」外,你還要大笑三聲,感激別人對你的抬愛,否則一生中都沒人注意到你,那才是真正的悲哀相對於被批評時應高興,被奉承時反而要心生警惕。要了解你是為何被奉承,不要因奉承而飄飄然、而迷失自己,應努力保持你之所以被奉承的特點,否則你將失去一切。
人我之間的關係大致上可分為「敵人」、「朋友」、「似敵似友」與「非敵非友」四種。最後一種就像「路人甲」一樣,與我們沒有交集,毋需論述;第三種則可依其特定時空扮演的角色,視同敵人或朋友,也不必特別討論。
首先,讓我們先談「敵人」。「敵人」,聽起來很恐怖,一定是那些要對我們不利的人。其實,不用太先入為主,除了戰爭中的敵人之外,平時的敵人只是人生經歷中的對手而已,或許他們在某些時空是站在我們的對立面,但對我們並不見得就是完全不利的。古人不是說:「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嗎?有了敵手的鞭策,我們才會戰戰兢兢,才會激發潛力,才會改變創新……。苛求的對手看起來讓人無法喜歡,但却能迫使你不得不去精進,因為要讓苛求的對手不挑剔,你只能想盡辦法讓他們閉嘴。人生而有對你不友善的人是一種幸運,這裏說一個達賴喇嘛的小故事:
達賴喇嘛經常到國外訪問演講,有一次有個小孩問他說:「請問你認為這一生影響你最深的人是誰呢?」達賴喇嘛神秘地笑著說:「影響我最深的人嘛──是毛主席,因為他我才學會容忍與智慧。」
我們每個人也都是一樣,傷害你最多的人或者你認為最難纒的對手,往往會讓你學到最多。所以,我們反而要感恩他們。對你不好或存心傷害你的人,千萬不要把他們當做壞人,他們只是一時對你有成見,只是一時對你做錯事,你們之間的恩怨只是業力的牽連,若是你因此受到損害,你反而要感謝他們讓你有機會償還業報。千萬不要心懷怨恨,因為怨怨相報永無了時,如此累世交鋒有何意義?!原諒那些傷害你的人吧,那樣才是原諒自己、成就自己,把自己從怨懟的漩渦中解放出來。俗話說:「寃家宜解不宜結」,少一個敵人不嫌少,因為跟一個人結怨,等於跟他的朋友們同時都結怨,怨氣沖天你受得了嗎?幽默大師艾默生說:「避開那些瘋狗吧,以免被咬傷。」「智者避開敵人,慈悲沒有敵人」,處世的藝術就是要去應付那些所謂的棘手人物,消滅敵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他變成朋友。要化敵為友的方法其實不難,就是放大你的格局,把他當成自己人,柔能克剛,用真誠的態度去包容他、接納他、禮讓他、尊重他、讚賞他、祝福他;要了解他為何要視你為敵,站在對方立場著想,用主動、明快的方式去化解雙方的不快,更要用同理心去給他方便,利他才能利己,尤其在你佔有明顯優勢時,若能以德報怨(或以直報怨),對他伸出友誼的援手,相信他會感念在心的。但要記得,施恩不要過重。背負你太重的恩惠,受施的人反而會感受到壓力,要嘛「捨生以報」,要嘛「恩將仇報」,這兩個結果都不是我們願意見到的。單純的去幫助他人吧,只要你多當一次別人的恩人,就可減少一個「可能」的敵人。一句話:「同樣是人,為什麼人要把人當敵人?!」
那麼,所謂朋友又是什麼呢?大家都知道,平常吃吃喝喝、嘻嘻哈哈的不見得是朋友,也知道交際應酬場合不會有真心知交。世態炎涼,樹倒猢猻散,斛籌交錯、酒色財氣總是空。真正的朋友就是那些你只要想起他們來,就會不自覺嘴角帶笑,心裏暖烘烘的人。他們會靜靜的聽你唱高調、吐苦水,他們會在你需要的時候將你一軍、拉你一把。他們不見得有好學識、好身份,但他們會感激你為他所做的一切,懂得感恩的人才值得交往
常言道:「相識滿天下,知交能幾人」,每個人都在追尋那理想中的夢中知交,這是人之常情,但,知心的朋友往往是從普通的點頭之交開始的,一個不願意主動對人示好的人,哪能交到朋友呢?你自己必須先成為一個有親和力的人,讓別人容易跟你親近,讓別人想跟你親近,你才會發現那夢中友人。而且,人也不能只交幾個知心友人,你還要充實你的人脈來促進你的成功。所謂「人要照顧,事要處理」,做人成功,做事才能順風。人脈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俗話說:「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認識誰,比你是誰更重要」,只有高超的能力而沒有人脈來賞識你、幫襯你,最終只會抑鬱而亡。那麼,什麼是人脈呢?有智者說:「人脈不是你認識多少人,而是有多少人認識你,有多少人認可你,願意和你打交道。人脈不是有多少人願意對你錦上添花,而是有多少人願意對你雪中送炭。人脈不是有多少人在面前奉承你,而是有多少人在背後稱讚你、感謝你。」人脈豐厚的人,往往是有魅力、有自信、有勇氣、開朗活潑的人,英國維京集團創辦人布蘭森的母親曾說:「害羞是一種自私,因為你只想到自己的感受,……從小我就讓他知道自娛娛人有多重要。」所以主動伸出友誼之手吧,不論在任何圈子裡都可建立自己的人脈;千萬別看輕任何人(其實看輕別人只是顯出自己的傲慢與偏見,只是貶低自己),社會學上有所謂的「弱連結理論」(Weak Ties Theory),發現高達83%以上的關鍵資訊是從關係不怎麼密切的人們身上得來的。所以不要忽略所謂的「小人物」(例如司機、工友、秘書等),他們可能在不經意中獲知許多寶貴的訊息,平凡的小人物很可能成為你的貴人。2011年認識最多位「財星」雜誌選出的640位頂尖人物的亞當.雷夫就奉行一條格言:「我相信次要人脈(弱連結)的力量」。佛家不是也說:「要廣結善緣,珍惜因緣,深化因緣」嗎,深耕友誼的緣份,必能為你帶來美善的果實。
是的,人是生活在人間的,好的人我關係是幸福人生的條件之一。美國鑑識專家李昌鈺先生說:「知識經驗和朋友是永恒的,一旦得到以後,就是你終身的財富。」但所謂「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好的友誼需要去經營,好的人脈需要去建立。你先要成為一個能吸引他人渴望和你建立交情的人,所以你必須:
(一)真誠:誠信是一個人最重要的核心價值,惟有真誠能換得他人的信任。想要怡然自得與他人心靈交流嗎?那你就必須破除你那矯飾、偽善的生活方式。真誠是內在的(To  Be)而不是做(To  Do)出來的,你是否真誠,別人是感受得到的。人和人是「互相」的,我真心的關心他、讚美他、幫忙他,他就會用那更生動柔美的姿態回報我。賈伯斯曾說:「不要去騙別人,因為能被你騙到的,都是相信你的人。」 一次欺騙,毁掉的是你一生的誠信
(二)正向:經常保持愉悅的心情,維持正向的心念無我不信之人,無我不愛之人,無我不能寬恕之人。這樣充滿正向能量的你,你的外表、聲音以及舉止都會充滿了自然的魅力,會吸引他人的注意與心意。跟你在一起「如沐春風」,誰會不想跟你在一起呢?
(三)體貼:要時時刻刻站在對方的立場著想,以友為先。給人空間,就是給自己空間。要給對方他自己想要的,而不是我們認為他們想要的;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對方,而不是用自以為是的關心管對方。要知道每個人都是宇宙的唯一,不要試圖去改變對方。我們都只是個凡人,不會比任何人偉大,所以不用去評價他人。道理是用來要求自己,不是用來苛求他人,不用勉強他人一定要和我們一樣
(四)實力:要建立自己的實力,創造被利用的價值。只要你有能力幫助他人,也願意為他人所利用,抱持願當友人墊腳石的心量,立志做大家的貴人,人們自然會向你聚集。在芸芸眾生中,你想脫穎而出,在社會中建立為人所接受的正面形象,你就必須有能力願意為這個社會付出關懷。正面形象絕不是一朝一夕突然迸出來的,它是一點一滴累積出來的,你惟有「積極義行,一往無悔」,自然就會得到社會的肯定。福德圓滿的人,自然有人聚於左右,形成一團祥和光圈
(五)寬恕: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當然也包括你),任何人都有做錯的時候。所以原諒你的朋友吧,耶穌基督說:「如果你沒有罪,你就可以抛出石頭砸死她」,每個人都不完美,原諒別人就是原諒自己;治療創傷的惟一方法,就是寬恕傷害你的人,寬恕可以為你以及敵人、朋友們都帶來救贖
(六)感恩:人因業力而輪廻於世,別人佔你便宜就是幫你在償還業債,就是你的恩人。所以你要永遠想著如何幫助別人,做個給予者,感謝那些和你「相欠債」的人。你是因你的人脈而成功,千萬別忘了你是誰。要時時抱持對芸芸眾生感恩的心情,逢人結恩不結怨,「吃人一口,還人一斗」,懂得感恩的人才有資格擁有珍貴的友誼與人脈
人我關係是很複雜,很難簡單處理的。或許達賴喇嘛說的一句話可以給我們參考:「對自己好一點,因為一輩子不長;對身邊的人好一點,因為下輩子不一定能夠遇見。」人我關係最終還是要回歸到自我的修行,最後,引用一個故事,博君一笑:
蘇東坡與佛印禪師兩人到了天竺寺,看到寺內觀世音菩薩手裡拿著一串念珠,蘇東坡就問佛印說:「觀世音菩薩既然是佛,為什麼還要拿念珠?」
佛印說:「也不過是為了念佛號。」
蘇東坡又問:「念什麼佛號?」
佛印又說:「也只是念觀世音菩薩的佛號。」
蘇東坡再問:「祂自己就是觀世音,為什麼還要念自己的佛號呢?」
佛印答道:「就因為求人不如求己呀。」



心書

山西.五台山 快樂.幸福 ( HAPPINESS ) 李   江   河 快樂是一種情緒,幸福則是一種心境;快樂是外顯的,幸福則是內歛的。 凡是情緒就難免有害,經由眼、耳、鼻、舌、身、意所取得的快樂都是虛幻的、一時的。貪戀美食不只偒身亦有違上天好生之德,貪戀...